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Farewell, Uncle Seng
have learnt a lot from you throughout the years. you will be missed.
will bear your words in mind, i swear.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節錄自John Berger - The Sense of Sight
站在一座高山、一片太陽剛剛西沉的沙漠或一株果樹前方,也可體驗到某種美學情感。因此,我們得從頭來過── 這回,我們不拿人造物做例子,而要看看我們誕生的這個自然界。
都市人常對自然懷抱一種多愁善感的看法。把自撚想像成一座花園、一扇窗景、或自由的競場。農民、水手和牧人不同,他們對自然的了解深多了,知道大自然湧動著巨大的力量和競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倘若要把自然想像成一座競技場、一座舞台,那你得牢記,它是不分善惡,都可演出。它那令人生畏的力量,沒有對象之分。生存的首要條件是遮蔽。遮蔽大自然。祈禱的最初願望是保護。生命的第一徵兆是痛苦。假使造物者真有什麼寓意,也必然是隱藏在只能朦朧瞥見的各種徵象之中,絕非昭昭可見的真實軌跡。
就是在這樣冷峻的自然環境中,我們意外遇見了美,旋然而至,無可預期的相遇。颱捲自身的疾風,由灰黑漸層為藍綠的海水。崩壞巨石下一朵兀自生長的花。破敗城鎮上的一輪明月。舉這些極端的例子是為了反照環境的冷酷。更日常的範例自是不乏。然而無論相遇的情境如何,美永遠是一種例外,永遠是儘管如此。而這,正是美之所以感動我們的原因。
有人或許會說,自然之美最初之所以感動我們,完全是功能性的。花朵允諾豐收,落日喚起火和溫暖的記憶,月光照亮黑夜,鮮豔的鳥羽催發激昂的情慾。但我相信,這類論調全是一種簡化。白雪毫無用處,蝴蝶於我們幾近無益。
當然,不同社群在大自然中所發現的美,和該社群的生存方式、經濟形態以及地理環境自是息息相關。愛斯基摩人發現的美,與非洲阿善提人(Ashanti)恐怕很難一樣。至於現代階級社會,更是有許多複雜萬端的意識形態偏見,例如,我們知道,十八世紀的英國統治階級並不喜歡海景。同樣的,社會是如何運用某種美學情感,也會隨著不同的歷史時刻而改變;山的剪影可代表死者安息之所,也可象徵對求生意志的挑戰。對於這些,人類學、比較宗教學、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都已經說得很清楚。
然而,自然界似乎存在著某些不變的事物,是所有文化都覺得「美的」;某些花朵、樹木、岩石的形狀、鳥、動物、月亮、流水……
我們很樂意碰到巧合或一致。當自然形式的演化與人類感知的演化契合無縫時,便會產生某種潛在可能的心領神會;真實的事物與我們可以看到〈或感覺到〉的事物,有時會在某個確定無疑的點上相遇。這個巧合一致的相遇點是雙方面的;你知道並認定你看到的看西,同時,你看到的東西也同樣認定你。有那麼一瞬間,你發現自己就站在創世紀第一章上帝所在的那個位置〈無須假裝是造物者〉……然後你知道,那很美好。我相信,人類面對自然的那種美學情感,就是源自這樣的雙重肯定。
……藝術反映自然的觀念,只能說給懷疑主義時代的人聽。藝術並非模仿自然,而是模仿創造,有時它提出一個全然替代的世界,有時則只是去強化和肯定自然帶給社會的短暫希望。藝術是把大自然允許我們偶爾瞥見的東西,有組織地反映出來。藝術是企圖把潛在可能的心領神會轉化成永不止息的心領神會。它喊出,人類渴望更明確的回應……藝術的先驗面貌永遠是一位祈禱者的模樣。
廚房火爐上的暖空氣搖動著小白木鳥,隌伴鄰人歡飲。戶外,零下二十五度的低溫下,真正的小鳥正在僵涷!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Der Himmel über Berlin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一點四十二分‧我
現在的我,就是如此平坐在床上。電腦放上大腿,雙手放上鍵盤,字詞就這嘩啦嘩啦的給打出來。在只餘一人的雙人房,連綿不斷的按鍵聲暗地裡變為了全部。說真的一句,我早就被生理時鐘所擊敗;當你發現身旁海報上的字都化成一漳死水,眼前一黑每每又出現,你就知道這是休息的時候。
但,我還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下印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不來也不去
我是我 和途人一起
停頓時 在你笑開的眼眉
望穿秋水之美
回程時 浪淘盡了你
任背影 長睡著不起
留下我 在糞土當中
翻檢背囊 直到拾回自己
沒有刺痛便懶知
就當共你有舊情沒有往事
如火 卻也沒熔掉我
回望最初 當上市是得著可不可
可痛若驪歌 樂如兒歌
像你沒來過 沒去過
血液裡 才遺傳悲喜
誰亦難 避過這一身客塵
但剛巧出於你
垂頭前 沒緣分喪氣
睡到星 才站立得起
盲目過 便看到天機
反覆往來 又再做回自己
沒有刺痛別要知
就當共你 有劇情沒有故事
如果 過路能重踏過
就當最初 是碎步湖上可不可
不種下甚麼 摘來甚麼
像我沒來過 沒去過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遼遠的「他」
P.S. 時值夜分,精神不佳,行文用字的錯誤亦因而繁生。就請您暫為見諒。